“作始也简将毕也钜——董必武手迹展”近期在上海展出。展览分“作始也简将毕也钜”“风景这边独好”“旭日方昇旦气扬”和“深信前途会伐柯”等4个部分,共展出了董必武题诗、题字手迹作品106幅,涵盖了他在1938年到1975年间题写的众多书法手迹,具有很高的爱国主义价值、教育价值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。
一丝不苟、俭以养廉
1974年7月在北京,董老书写了毛泽东的《七律·到韶山》:“别梦依稀咒逝川,故园三十二年前。红旗卷起农奴戟,黑手高悬霸主鞭。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。喜看稻菽千重浪,遍地英雄下夕烟。”这一年,董老已89岁高龄,此时出现笔误在所难免,因此在这幅书法中就多了两列小字,一列是“阳字系烟字之误”,另一列是“战字系戟之误”。董老直接在书法作品上更正,透露出他率真、清新、质朴的性情。
董必武
字如其人,书法见人品。在工作生活学习上,董老更是严格要求自己。全民族抗战爆发后,中央调董老做统战工作。后来,董老又被调至中共中央南方局(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),担任南方局常委、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。由于生活费用少,重庆物价经常波动,八路军办事处的日常生活难以为继。为了节约用度,董老对办事处机关的伙食开支管理和监督都非常严格。他带头勤俭节约,决不多花一分钱。他亲自制定机关伙食标准,实行包干调剂,每个月的开支账,董老都要核查。
有一次,董老在核查月底伙食费账目时,发现多支出了6角钱,十分自责地说:“我们党的经费,每一分钱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,我们决不能浪费一分钱?!倍咸岢鲆诨卮蠡嵘献骷焯?,有同志劝他:“多开支6角钱,也不是你支出的,下次补回来就是了,就不要在大会上检查了?!倍纤担骸拔沂欠止芎笄诠ぷ鞯?,责任在我,正人先正己?!彼唤鲈诖蠡嵘献髁思觳椋垢持醒胄戳思焯中?。1957年元月,董老为华中农业大学题写“勤俭建国”: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匱。性习于俭,俭以养廉?!?/p>
深信前途会伐柯
在董老手迹展览中,体现“自信”和豪迈的书法句子比比皆是,如“遵从马列无不胜,深信前途会伐柯”“作始也简,将毕也钜”“革命声传画舫中,诞生共党庆工农”“诸葛大名垂宇宙,隆中胜迹永清幽”“朴诚勇毅”“冬日花开盛,羊城接春早”等等。1916年,30岁的他再次离家出走,继续投身革命。临行时,他留下了一首七绝:“重违庭训走天涯,不为功名不为家。扭转乾坤终有日,神州遍种自由花?!备锩硐敫哂谔斓闹鞠蚯榛?,信念坚如磐石的意志品格,一览无余。
1975年3月5日,董老90大寿。病中的他用颤抖的双手,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后的诗《九十初度》,并把子女叫到病床前,详细讲解了这首诗,总结自己度过的“九十光阴”:“九十光阴瞬息过,吾生多难感蹉跎。五朝敝政皆亲历,一代新规要渐磨。彻底革心兼革面,随人治岭与治河。遵从马列无不胜,深信前途会伐柯。”该诗手迹,笔笔稳健,字字奋力,变化错落,行气搏击,宛如夕照之青山,冬日之荷韵,春天之不远,呈现出一种苍劲之美,董老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也跃然纸上。
敬重领袖、战友、烈士和同志
展览有7幅手迹是董老以楷书书写的毛主席诗词,分别是《菩萨蛮·黄鹤楼》《采桑子·重阳》《清平乐·会昌》《七律·长征》《沁园春·雪》《七律·和柳亚子先生》《七律·到韶山》等。落款都是“录毛主席诗一首”,字迹凝重端庄,遒劲朴雅,格外工整;笔力扛鼎,俊迈苍逸,雄劲秀宕,堪称书法杰作。
1959年3月3日,董老与聂荣臻元帅参观韶山时写道:“山不在高,有宝则名。水不在深,蕴珠则澄。岑同苔异,人杰地灵。鲁之尼山,粤之翠亨。以拟韶山,差可比伦。”结尾一句“以拟韶山,差可比伦”,站在历史的高度,以宽广的视野,既高度赞扬了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与历史地位,又恰到好处、恰如其分。而董老则一直严于律己,一直自称是“补丁”“配角”和“跑龙套的”。在最后一首诗《九十初度》中,他仍然称自己“随人治岭与治河”,表现了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崇高思想。
浓浓的家国情怀与家乡情节
展览中还有董老书写家乡和家人的21幅手迹,体现了他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爱。
这一组书法行列疏朗,字距留白,字字清朗,圆润有力。平整之中有精神,滋润之中藏笔力。神采奕奕,匠心独运,希望亲切,嘱托殷殷,爱意浓浓。笔墨纯熟有度,传统功底厚深,给人以舒心畅快之感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董老在红安老家的一些亲友,看他当上了政务院副总理,陆续写信提出要求安排工作等。对此,董老一律回信婉言拒绝,他说,安排、调动工作应向组织请示,不能向他个人请示;鄙视劳动、想不劳动或少劳动就有较好的收入和享受,是陈腐的甚至是很坏的旧观念;做工作不是为了做官,而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,人民大众的利益问题解决了,革命者的个人利益也就解决了;决不能把干革命、入党当作个人谋利益的手段。
董必武
我们后人总能从董老身上看到一个革命者的坚毅,一如他的书法,柔和的笔墨里透析着力透纸背、入木三分的文字力量。展厅之外,远处高楼林立,路边的树叶一片金黄,街上满是幸福的行人,安宁祥和,这正是董老他们那一代革命家追求的初心。